在明朝的歷史長河中,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注定是波瀾壯闊的一年。這一年的十二月十四日,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即嘉靖帝,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而就在這一天之後,大明朝的政治舞台迎來了新的主角──裕王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
《明史·海瑞傳》中記載,當海瑞聽聞嘉靖帝駕崩的消息時,悲痛欲絕,竟至嘔吐不止,昏厥於地。這份君臣之情,足以見證兩人在明朝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與深厚情誼。
在臨終前,嘉靖帝向身邊的人傾訴了自己的治國之道。他以黃河與長江為喻,表達了用人治國的智慧。黃河之水雖然混濁,但同樣能滋潤兩岸的田地;長江之水雖然清澈,也需用於灌溉。嘉靖帝認為,治國用人亦如此,不能因個人喜好或道德標準而偏廢。他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正是因為他們濫權誤國,如同黃河氾濫一般,必須加以治理。
而海瑞,在嘉靖帝眼中,是一把鋒利的神劍,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執掌。他寄予厚望,希望海瑞能對付那些貪腐的官員,推行新的製度。在嘉靖帝心中,海瑞是一位無畏無懼、敢於直言的臣子,他的忠誠和正直,是明朝官僚體系中難得的瑰寶。
嘉靖帝駕崩後的次日,裕王朱載垕繼位,開始了他的隆慶時代。他遵循先帝的遺詔,對在押的官員進行釋放和復職,並以海瑞為代表,赦免了所有諫言諸臣。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新君主的寬容與開明,也為接下來的隆慶大改革奠定了基礎。
從這一刻起,長達十八年的隆慶大改革序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