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生史》是一部由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製作的12集美食文化紀錄片,每集長度約15分鐘,首播於2022年4月29日。這部紀錄片以魯迅、蘇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歷史上著名的文豪為線索,透過他們與美食的不解之緣,展現了中國悠久的飲食文化。
魯迅篇:前三集深入魯迅的生活,揭示他不僅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也是個熱愛生活、尤其偏愛甜食的美食家。從紹興的家鄉美食到北京的各式佳餚,展現了魯迅先生的餐桌哲學,如茴香豆、醉蝦、螃蟹等,以及他對甜食的特別喜好。
蘇遼篇:接下來的三集聚焦在蘇遼,他不僅是文學巨匠,也是美食的狂熱愛好者,自稱為「平生為口忙」。從東坡肉到荔枝,記錄了他如何在美食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和哲學,以及他如何在顛沛流離失所中用美食慰藉心靈。
曹雪芹篇:透過《紅樓夢》中的飲食細節,展現了曹雪芹對美食的細膩描繪,從賈府的盛宴到他個人的落魄生活中的簡單食物,反映了其生活變遷和對美好生活的懷念。
白居易篇:最後的篇章講述了白居易的美食故事,他以詩記錄生活,美食與苦樂並存,從他對筍的熱愛到生活中的各種食物,體現了他面對逆境時的樂觀態度。
《鮮生史》透過生動的情景再現、方言對話、以及現代互聯網風格的解說,將歷史與美食巧妙結合,不僅讓觀眾了解到文豪們的飲食習慣,更透過食物這一媒介,深入探討了他們的生活哲學和時代背景。紀錄片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讓歷史人物鮮活起來,讓觀眾在享受美食文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溫度和深度。
《鮮生史》的第一集,以魯迅先生為焦點,標題巧妙地命名為「先生的朝花之味」。這集節目深入挖掘了魯迅的童年歲月,借助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揭示了這位文學巨匠的精神力量與童年記憶的深厚聯繫。節目強調,即便是偉大如魯迅,也曾擁有過天真無邪的孩提時光。
在《朝花夕拾》的字裡行間,魯迅對童年的回憶充滿了溫柔。那些記憶中的食物和場景,特別是家鄉的風味,不僅塑造了他的個性,也深深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
透過這一集,觀眾可以窺見魯迅的個人歷史,以及他如何將童年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展現了食物與個人成長、內心世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鮮生史》第二集聚焦於魯迅,標題為「未雨綢繆的餐桌哲學」。本集內容揭示了魯迅在日常生活中細緻的一面,尤其是在飲食上的節儉與實用哲學。
儘管魯迅以文學成就聞名,但他的生活態度也同樣值得探究。身為典型的紹興人,魯迅繼承了紹興人實用的生活智慧,善於保存食物,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時期。
這集透過魯迅的日常生活習慣,尤其是他的飲食習慣,展現了他不僅在文學上深邃,在生活哲學上也有著獨到之處,體現了他對家庭和日常生活的重視。透過魯迅的書齋與餐桌,觀眾得以窺見這位文學巨匠平凡而又不凡的生活側面。
《鮮生史》第三集以「魯迅愛吃甜食的鬥士」為題,深入探討了魯迅先生對甜食的熱愛。
本集透過豐富的史料和魯迅的個人記述,展現了魯迅在不同生活階段對甜食的偏好,無論是在外地求學、工作教學,或是在家中寫作或與朋友相聚,甜食都是不可或缺的。
節目詳細列舉了魯迅喜愛的多種甜食,如糖餌、檸檬糖、甘蕉糖、柚子糖、叮叮糖、葡萄乾、羊羹、蛋糕等,這些食物不僅反映了魯迅的個人口味,也映射出他對生活的細膩感受和享受。
透過這一集,觀眾可以了解到魯迅在嚴肅文學創作之外,對生活小確幸的追求,以及甜食在他生活中扮演的慰藉角色。
此外,還特別提到了魯迅偏愛的醒酒甜點“三不沾”,進一步展現了他在飲食上的獨特品味。本集透過魯迅與甜食的故事,揭示了食物與個人情感、生活習慣的深刻聯繫,以及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飲食習慣。
《鮮生史》第四集的標題是「魯迅:敢吃螃蟹的勇士」。
這一集深入探討了魯迅先生對螃蟹的特殊偏愛,以及這種食物如何成為他生活和文學創作中的一個獨特符號。節目透過魯迅的作品和生平記述,揭示了他對螃蟹的熱愛不僅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新鮮事物的勇敢嘗試,也像徵著魯迅敢於挑戰傳統、不畏艱難的精神。
在那個時代,魯迅吃螃蟹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對常規的突破,正如他在文學和社會評論中所展現的先鋒精神。本集透過講述魯迅與螃蟹的故事,不僅展示了他對美食的獨到見解,也反映了魯迅性格中的果敢和對自由思想的追求。
透過食物這一窗口,觀眾得以更全面地理解魯迅的生活哲學和時代精神,以及食物如何成為連結個人經驗與文化傳承的橋樑。
《鮮生史》第一季第五集聚焦於“蘇遼:味中詩魂”,深入挖掘了這位宋代文學巨匠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本集詳細介紹了蘇遼不僅在文學上成就斐然,更是一位美食家,他的詩詞中不乏美食的描繪。
蘇遼對食物的熱愛體現在他對食材的探索和對烹飪的獨到見解上,尤其是他對家鄉四川菜餚的深情。
節目中展示了蘇軔如何將生活中的飲食體驗融入詩作,如“東坡肉”的由來,以及他在被貶諦期間如何因地制宜,創造出一系列至今仍廣受歡迎的“東坡菜”。
透過蘇遼的美食故事,觀眾可以看到他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深邃的文化底蘊,以及如何透過食物傳遞情感和哲學思考。
本集透過蘇遼的美食人生,展現了食物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奇妙互動,以及一位文人如何在味蕾的探索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和藝術的靈感。
《鮮生史》第一季第六集題為“蘇遼:開啟食材的新世界”,這一集深入探討了宋代文學家蘇遼對食材的創新使用和對美食文化的貢獻。在宋朝,嶺南(今廣東一帶)被視為偏遠之地,但蘇諦的貶諦經歷卻讓他成為了一位美食探索者。
面對當地特有的食材,蘇遼不僅沒有感到不適應,反而以開放的心態和詩人的情懷,將這些食材融入自己的飲食生活,甚至創造出新的菜餚。
節目中,透過歷史文獻和蘇軒的詩詞,展現了他如何在被貶期間,如在惠州、儋州等地,發現並欣賞荔枝、黃柑等當地特產,以及如何用詩文記錄下這些美食體驗,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遼的這種生活態度,不僅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也展示了他如何透過美食與當地文化融合,影響後世對食材的探索和美食文化的傳承。
透過蘇遼的故事,觀眾可以領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學和對美食的獨到見解,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尋找生活的美好。
《鮮生史》第一季第七集,題為“蘇遼:永不孤獨的美食家”,本集特別聚焦於蘇遼在儋州的生活,展現了他即使在被流放的艱難時期,依然保持樂觀,對美食的熱愛不減。
在北宋時期,儋州的環境艱苦,但蘇遼的豁達性格使他能夠發現並享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尤其是美食。透過蘇軒的詩詞和歷史記載,本集描繪了他如何與當地居民一同品嚐儋州的特色食物,如海鮮、熱帶水果等,以及他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詩意,將這些經歷轉化為不朽的文學作品。
蘇軔在儋州的生活,不僅體現了他隨遇而安的生活哲學,也展示了他如何透過美食與當地文化深入交流,用美食作為橋樑,拉近與百姓的距離。
節目透過蘇遼的美食故事,傳達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活樂趣和文化共鳴的深刻主題,展現了蘇遼作為一位美食家和文學巨匠的雙重身份,以及他如何在食物中尋找靈感和安慰,從而永不孤獨。
《鮮生史》第一季第八集,題為“曹雪芹:童年百般好,猶憶鴨肉香”,深入講述了清代文學家曹雪芹與美食的童年記憶。
本集透過曹雪芹的生平和《紅樓夢》中的描述,展現了他對鴨肉的特別偏愛,這不僅反映了金陵(今南京)地區的飲食文化,也映射出曹雪芹早年生活的富足與美好。
在節目中,觀眾可以了解到曹雪芹如何在《紅樓夢》中細膩地描繪了諸如“酒釀清蒸鴨子”、“鴨子肉粥”、“鵝掌鴨信”等菜餚,這些不僅展現了他對食物的敏感和品味,也透露出他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透過這些美食的敘述,節目探討了食物如何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以及個人情感與文化傳承的紐帶。曹雪芹的童年記憶,尤其是與鴨肉相關的美食,成為他文學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情感。
本集透過美食的視角,讓觀眾得以窺見《紅樓夢》背後的文化背景和曹雪芹個人的情感世界,以及食物在文學創作中的獨特地位。
《鮮生史》第一季第九集,題為“曹雪芹:唯美食與朋友不可辜負”,聚焦於曹雪芹在生活變故之後,如何以美食和友情作為精神慰藉。
本集透過講述曹雪芹在貧困中仍不忘分享美食,展現了他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友誼的珍視。
曹雪芹不僅在《紅樓夢》中描繪了豐富的宴會場景,現實生活中,他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尤其是透過烹飪和分享美食來增進與朋友的聯繫。
節目透過歷史和《紅樓夢》中的美食描寫,揭示了曹雪芹如何將對美食的熱愛融入日常生活,用美食作為與人交往的媒介,體現了他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活樂趣的豁達性格。
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美食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交流的橋樑,以及在艱難時刻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連結。
曹雪芹的故事,鼓勵人們即使面對困境,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如美食與友誼,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
《鮮生史》第一季第十集,題為“曹雪芹:美食誠可貴,理想價更高”,深入探討了曹雪芹的生活哲學與他的美食情緣。
本集透過曹雪芹的生平經歷,尤其是他從富貴到貧困的轉變,展示了他如何在逆境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尤其是透過自製創意點心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節目強調,儘管曹雪芹經歷了家族的衰敗,但這段自盛而衰的人生經歷,反而激發了他創作《紅樓夢》的靈感。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細膩地描繪了各種美食,這些不僅是對當時飲食文化的反映,也像徵著人物的情感和命運。
本集透過曹雪芹與美食的故事,探討了在困頓中保持理想與創作熱情的重要性,以及美食如何成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曹雪芹的生活哲學告訴我們,即使在物質匱乏之時,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理想的堅持,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透過美食的視角,觀眾得以更深刻地理解曹雪芹的文學成就與他的人生哲學。
《鮮生史》第一季第十一集,題為“白居易:心安即歸處”,聚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生活哲學與他對食物的獨到見解。
本集透過白居易的詩詞和生平,展現了他如何在不同的生活階段,透過簡單的飲食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白居易的詩作中不乏日常飲食的描述,他所倡導的「簡樸生活,高遠志趣」在本集中深入探討。
節目透過分析白居易的《食後》等詩篇,揭示了他如何在平凡的飲食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哲學思考,強調了「心安」對於個人幸福的重要性。
白居易的飲食觀,反映了他超脫物質的追求,即使在簡陋的條件下,也能透過一碗粥、一碟菜,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本集透過白居易的故事,傳達了無論身處何種環境,保持心靈的平和與滿足,才是人生最真實的幸福。
白居易的生活態度,鼓勵人們在繁忙和複雜的世界中尋找簡單生活的美好,以及在食物中尋找精神的慰藉。
《鮮生史》第一季第十二集,以「魯迅:餐桌上的深思」為題,深入探討了魯迅先生的飲食生活與他的思想世界。
本集透過魯迅的日常生活和作品,揭示了他對食物的獨到見解和背後的文化反思。魯迅不僅是個文學大師,也是個生活中的智者,他的飲食習慣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敏銳觀察和批判精神。
節目展示了魯迅如何在簡樸的餐桌上,透過食物的分享和節儉的生活方式,體現其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和對家庭的深情。透過《朝花夕拾》等作品中的描寫,觀眾可以看到魯迅如何將對食物的記憶與童年、家庭和家鄉的情感緊密相連。
魯迅的餐桌不僅是吃東西的場所,也是思考的戰場,他透過日常飲食的描寫,隱喻了社會的不平等和人性的複雜。魯迅的生活哲學,即在平凡的飲食中尋找不平凡的意義,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思考,用食物作為理解社會和自我的窗口。
透過魯迅的故事,本集為第一季畫上了一個深刻的句點,強調了食物與文化、個人經驗與社會變遷之間的深刻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