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直在探索大自然的意義,透過探訪各種極致的自然地形和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探尋人、動物、自然的和諧共生之道。該片跨越中國四角的不同生態,透過探索四種令人敬畏的動物,透過努力感受它們,嘗試與天地溝通。
它們在遠古曾經是圖騰,是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森林之王東北虎、海上精靈白海豚、雨林巨無霸亞洲象和雪山使者野犛牛。這四種被稱為旗艦物種的動物,它們與天地同生,與人類共存,以特殊的方式幫助人與自然對話。眾神之地,是那些神奇溝通的發生之地。
相傳當世界的第一道陽光照耀在岡仁波齊,便有了第一頭犛牛。藏族先民在剛登陸高原之時因無法立足求助於山神,山神將野犛牛分成了兩派,一部分下山幫助藏民,馱重物、貢獻自己的毛和奶,成為如今的“家犛牛”,另一部分則繼續留在山上,保持著古老的生存習慣,仍是「野犛牛」。
長久的繁衍,令「家犛牛」的體型、抗病能力都退化嚴重,無法適應高原嚴寒的冬天,牧民迫切需要找到改良族群基因的方法。隨著大量放牧,人和野犛牛的距離越來越近,問題也隨之而來。野犛牛雖然能幫助牧民改善家犛牛的基因,但往往會帶走一些家犛牛,而家犛牛的基因又將會影響野犛牛基因的純度,家犛牛的疾病還會對野犛牛種群造成難以抵抗的打擊。這場博弈未來的結局究竟會如何,沒有人知道。
中華白海豚,位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哺乳動物,生活在中國沿海海深約10公尺的淺海,是全球少有的只在淺海生活的鯨豚。每年農曆三月,是漁民開始祭拜媽祖的時候,也是白海豚開始活躍的時候。據說白海豚能對付鯊魚,有白海豚鎮守的海灣,會非常安全。
因此,它們也被認為是媽祖的化身,叫做「媽祖魚」。許多人驚嘆於一群白海豚圍成圈,追逐著人類漁船的壯觀場面,卻不知道這其實是因為近海白海豚能夠捕食到的食物越來越少,它們才不得不冒險接近漁船。然而,靠近漁船,意味著纏繞的漁網、鋒利的螺旋槳等無數「要命的危險」。同時,近海修橋、挖砂、填海等人類各種各樣的生產活動以及輪船發動機的聲音,也嚴重干擾白海豚的聲吶探測系統,讓它們誤入內陸。
象群有十幾頭大象,首領“蘇托多”(傣語“完美之象”),當地人也叫它“武則天”,老大“阿提基多(傣語“國王”)、除此之外,還有老二、老三、老四等等。其中老大、老二、老三三頭成年公像是同輩分,新出生的小像都是老大的後代。2007年,這群大象從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勐養子保護區出走,渡過瀾滄江,輾轉遷徙,新的水電大壩和高速公路切斷了回家的路,它們和其他家族徹底失去了聯繫。
被困多年,無法見到別的象群,即將成年的公象無法找到配偶。如何繁衍,成了它們最大的問題。當發情期到來,決鬥一觸即發。剛剛成年的「老四」向前來挑釁的「老二」發起挑戰,可惜它還是太過於年輕,沒有足夠的力量戰勝前輩。「老四」不斷後退,發出叫聲向自己的父親,也是像群現在的「老大」求救。
誰也沒想到,「老闆」看著這一幕,轉身離開了。這幾乎是一個違背動物世界規則的決定」。在自然界中,很少有雄象會主動放棄對象群的控制權,人們猜測:「也許,它為了家族能健康延續下去」。但即使「老大」做出了這個決定,象群依然沒有未來。因為“老大”還在,母像們拒絕屈從於“名不正言不順”的“老二”,象群就此四分五裂,此後再也沒有小像出生。
在20世紀最後一個虎年,因為人類的砍伐以及戰亂,中國境內幾乎被認定沒有能夠繁殖的東北虎族群。為了重現「諸山皆有虎」的盛況,村民、森林巡護員、科研工作者們共同努力,一點一滴地努力恢復適合東北虎的生境。
當整個森林的生態鏈逐漸恢復健康,終於,在21世紀第一個虎年,一隻名為「十月」的雌虎出現在研究團隊的視線裡。「雌虎定居,真正意味著老虎會有未來。「12年,東北虎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