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渡與顏幸晨起,依舊拌嘴不休,顏幸不忘催促沈渡追查沈家事務。隔日,沈渡驚見顏幸床鋪凌亂不堪,潔癖之下,難以忍受。此時,陸垂垂提及京城流言,稱沈渡與顏幸伉儷情深,引人側目。
二人外出,偶遇一老嫗坐於路邊,神情哀傷。經陸垂傳述,方知昨夜火災之事,陳白衣因科舉失利絕望自焚,獨留老母於世,淒涼無助。沈渡與顏幸心中皆生憐憫,決定介入此事,探尋真相,給予老嫗一絲慰藉。
吳主事對顏幸接下老婦人狀紙之舉始料未及,隨即宣布梁府案無需外人插手,但對顏幸已不敢輕易阻撓。顏幸與陸垂垂決心深入調查,前往錦繡坊卻遭門衛阻擋。陸垂垂以金幣開路,終得入內。
坊主透露,死者鄺盞心失蹤前性情溫婉,從無爭執,常與梁塵重出遊,卻一去不返。顏幸聽後,若有所思,隨即離去,坊主則在她們身後收起偽裝的淚水。
門外,顏幸偶遇舊識徐帥,談到近期十七名女子失蹤案,已有十五人尋回,餘下兩人情況尚屬正常。徐帥分析,失蹤女子雖非頭牌,卻皆擅音律,髮型相似,眼神中更有難以言喻的共通之處。
徐帥將整理好的資料交予顏幸,認為她作為沈渡之妻,調查此事更為便利。顏幸堅定表示,此案為連續殺人,她誓要揪出真兇,受害者一個公道。
正當梁家二房遭遇雞血淋身,樑三郎毅然決然地向刑部自首,梁家一時陷入混亂之際,永安公主親臨沈渡處,對沈渡未按太皇太后旨意行事表示不滿,並警告他勿步其父後塵,行事需謹慎。景林在旁解釋,沈渡本已有定奪,但因顏幸堅持調查,才致局勢微妙。顏幸立誓,必將真相大白於天下。
此時,現場驚現五對男女屍體,其造型與梁家發現者如出一轍,且死者身上散發著奇異香味,顏幸雖未能即時辨識,但從屍體狀況推斷,此系列案件或已綿延多年。
更令人震驚的是,顏幸從女子傷痕推斷兇手或為女性,此論調令徐帥感到難以置信,畢竟單憑女子之力難以製服青壯男子。
顏幸正欲深入探究,卻被沈渡匆匆帶出,告知兩案已合併處理,並禁止她再插手。然而,顏幸剛踏出幾步,便瞥見一女子匆匆離去,其身上所散發的香味與現場死者如出一轍,且髮飾與畫中女子驚人相似。沈渡見狀,即刻策馬攜顏幸趕往刑部。
沈渡此行目的明確,欲將顏幸調離此案,但她堅決不從。吳主事在沈渡的威嚴下,雖心有不甘,卻也只能應允。一場圍繞著真相與權力的較量,悄悄拉開序幕。
顏幸心急如焚,一出刑部便要求景林下馬同行或共乘一騎,景林無奈,只得牽馬步行。顏幸專注於死者遺物,發現兇手作案手法驚人一致,推測背後必有規律可循。沈渡則留意到死者衣物所用錦繡坊料子,成為新線索。
顏幸深入刑部檔案,得知吳主事正為一首童謠所困,而此童謠亦在市井間流傳。來羅織偶遇唱童謠孩童,以溫柔之態行嚴厲之語,孩童父母惶恐求饒。
永安公主適時出現,將責任歸咎於父母,卻以慈悲之名帶走孩童,引發民眾讚譽,而來羅織則憤然不平。顏幸隱藏於人群中,對永安公主及馬車內神秘女子充滿好奇。
歸府後,顏幸得知沈渡因來羅織構陷而被召,立即趕往大閣救援。景林欲以自殺相逼,顏幸卻從容不迫,偽造沈渡筆跡撰寫奏摺,命景林速呈。來羅織企圖藉童謠之事離間禦察司與沈渡,沈渡被押至場,關鍵時刻,徐婉遞上顏幸所擬奏摺,案情得以直呈太皇太后。
太皇太後閱後釋然,命沈渡繼續追查,並私下交付緊急任務。沈渡領命之際,顏幸之智勇與對沈渡的深刻理解,再次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