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圓,週長可大可小,圓心無所不在,半徑就是漢字,漢字就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每一個中國人都依賴漢字所創造的文化而存在。
本部紀錄片包括《文明晨曦》、《塵封甲骨》、《鼎立九州》、《隸行天下》、#@@@#、#@@@#、《揮毫千秋》七個部分,以字體的演變貫穿的脈絡,在浩繁的歷史中尋找與文字演變發展有關的事件和人物,用漢字故事講述中國文明的歷史。
本集節目為系列節目「史說漢字」第一集,介紹了世界考古學界將文字作為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準之一。世界大多數古文字都湮沒於歷史,甚至曾被人們遺忘了十幾個世紀,而東方的漢字卻伴隨歷史的風雲激盪,一脈相承。
甲骨文字的發現,喚醒曾經失散三千多年的古代文明,一個對鬼神無限尊崇的時代,留下了古老的器刻,透露中造字的玄妙。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宇信等從商朝的滅亡開始為大家講述甲骨文的歷史。
介紹了我國金文的歷史,金文的文字特點,以及當時社會的文明程度。
2002年,在湖南里耶的一個巨大的古井裡,出土了三萬六千枚秦簡。清理以後,上面顯現了2000多年前的文字。從這些文字上,可以分析當時秦隸的流行的情況。
本節目講述了紙張的出現對漢字書寫的發展而在字體演進的過程中,書法家大多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而字體的真正成熟也是通過書法的表現來促進和規範的。
中國的漢字比較西方文字,難寫難記,如果想普及教育、科教興國有人提出需要簡化漢字,改革漢字。盧戇章首先掀起了漢字改革浪潮,他提倡用漢語拼音來代替漢字。魯迅、陳獨秀等人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使得漢字改革的浪潮又一次掀起。為了適應資訊化的需要,漢字得到了一定改革。
漢字,見證的是一段古老漫長文明的存續,它以其浩瀚廣博書寫著華夏歷史,以其獨有的魅力影響著世界。武則天無字碑上的契丹字,西夏文字的創制、日本平假名的創制等,折射出漢字流布四方的世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