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上古奇書《山海經》裡的神話傳說故事,前八集講述了女媧造人、燭龍睜眼為晝、羲和浴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夔皮作鼓等遠古。
古老的東方大陸,先民認識這塊土地的途徑是什麼。550座名山、300條水脈、400多個神怪異獸、100多個歷史人物、40多個邦國,上古奇書《山海經》洋洋灑灑3萬1千多字,以地理方位、山川走勢作為結構,去統系千奇百怪的神異幻想,這種獨具一格的成書形式以及呈現出的自由感、神秘感和神奇感,讓後續研究者嘆為觀止。
你、我、我們芸芸眾生,人類生生不息,生命更替有序,而對於生命體而言,除去生與死,世間再無大事。在中國神話裡,生與死的循環,成為世界肇始的源動力,萬物之“生”,是從一個神靈的“死”開始的,這位神靈叫做女媧。
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方有九枸。這是世界之初位於世界中心的一棵巨木。上古奇書《山海經》詳細地描述了它的樹根盤曲交錯,細長的樹幹鑽入雲霄,兩旁不生枝條,只在樹的頂端才生了些彎曲的樹枝,盤繞起來像一頂傘蓋,各方天帝由此上下,這就是傳說中的通天之路。
中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一些神話故事,它們大都來自一部上古奇書《山海經》。三百多年前,朝鮮國出現一幅《天下總圖》,《山海經》記錄的環海套環山,同心圓狀的地理格局,被清晰的呈現出來。而《山海經》明刻繪圖本,則重新勾勒出奇人異獸的清晰影像。
有人說《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地理博物誌,書中言之鑿鑿地介紹了各地方的地理、物產、歷史、民俗等,這些看似真實可信的信息卻散發出宗教、神話、巫術等怪誕不經的詭異氛圍,還有那些林林總總無視正常生物秩序的混搭異獸,這都讓《山海經》成為「古今語怪之祖」。
南山、東山、北山都有食人的怪獸,它們的身體多為怪異的混搭,呈現出一副既強且壯的模樣,然而混搭登峰造極的就數狍鴞了,它還有另一個大家熟知的名字——饕餮。
距離地球1.5億公里,有一個巨大的核反應堆,它散發的光熱就像播撒火種與光亮。地球在剛好的位置,捕獲它萬萬分之一的能量就滋養回饋出萬萬種生命。基於對生命繁衍、光明的渴望,在中國神話裡,太陽不再孤單,它還有很多兄弟姊妹。
一次特殊的災難被記錄在中國神話裡,炙熱蒸騰大地,草木焦枯、火山噴發、岩漿遍布,這個驚嚇場面被《山海經》形容為“十日居上”,十個太陽一起出來炙烤大地,人間的女巫被炙熱殺死。既然有十日為禍人間,射日英雄羿也就合情合理地登場了。
《山海經·大荒東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隻獨角獸,它住在東海深處的流波山,樣子像沒有犄角的青牛,隻長了一隻腳,它出入水時必定會刮風下雨,它自帶光芒,如日月般明亮,它嗓音奇響,如天雷轟鳴,它的名字叫做夔。
這條龍來自近八百年前的《九龍圖》,它彷彿就在眼前,張牙舞爪,翻雲覆雨,霸氣十足。這條龍來自五千至六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出土的龍形器物不只一件,龍的崇拜,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
人們焚起香火,因為青煙能上達天際。人們也濃妝豔抹、敲鑼打鼓、犧牲。他們以莊重的步伐祈告上蒼,希望驅逐一個叫「魃」的怪物,因為它給人間帶來旱災,它走到哪裡,哪裡就乾旱無雨、顆粒無收。
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神話,說有個巨人拿著手杖,不停與太陽賽跑。最終,他追上並進入了太陽,太陽的炎熱讓他飢渴難耐,因為口渴他跑去喝乾了黃河、渭河之水,還是不解渴,又往北去喝大澤的水,沒到,就渴死在路上,他丟棄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
有一種鳥住在章莪山,外形像鶴,一足,披著青色紅紋的美麗羽毛,白色的尖嘴鳴叫著自己的名字「畢方、畢方」。也有人說它的叫聲來自竹木燃燒時發出的「劈啪、劈啪」的聲響,所以看到它預示著會發生奇怪的火。
春秋時代,晉平公做夢看到一隻紅色的熊透過屏風偷窺他,嚇得要命。於是就問子產怎麼回事,子產說:「以前共工有個叫浮游的大臣被顓頊打敗後自沉淮河深淵。這浮游顏色赤紅,說話像在笑,行走時左顧右盼,常為害天下的王者。
如果王在朝堂上看到它,就有性命之憂。在朝堂階梯下見到,天下就會動盪不安。在門口見到,近衛大臣就會作亂。在廳堂見到,危害倒不算大,今天它偷窺你的屏風,萬幸沒有傷害到你,為求心安,不妨祭祀一下顓頊和共工」。
《吳越春秋》說:一隻九尾白狐造訪了禹,預示大禹即將娶親。果然,禹娶了塗山氏族的女嬌。後來的傳說中塗山女嬌與九尾狐的形象疊在一起,似乎大禹娶了一隻九尾白狐。
中國神話中有一塊能生長到無限大的土-息壤,《山海經》裡說,「洪水滔天,鰈偷天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不待帝命而被殺。」和印地安神話比較,《山海經》描述的洪水滔天就為混沌大水,天帝呢對應著創世神,息壤則對應著深海撈出的泥土,魴對應的是撈土的動物。不同的是,一個是偷,一個是被委派,至於堙洪水和創造大陸,只是一個行為的兩種結果。
歷史的大門漸漸開啟,神話的時代即將成為傳奇,就在開合之間,一部書娓娓道來那些「閔誕迂誇」「奇怪倜儻」的神話,也留下很多珍貴的山川物貌的詳實記錄,這本書就是《山海經》,相傳為大禹和伯益所做。